当前位置:首页 > 花草园艺 > 正文

蚧壳虫怎么防治?多肉植物蚧壳虫防治方法

蚧壳虫怎么防治?多肉植物蚧壳虫防治方法

蚧虫,又名“介壳虫”。介壳虫是柑桔、柚子上的一类重要害虫,常见的有红圆蚧、褐圆蚧、康片蚧、矢尖蚧和吹绵蚧等。介壳虫危害叶片、枝条和果实。介壳虫往往是雄性有翅,能飞,雌虫和幼虫一经羽化,终生寄居在枝叶或果实上,造成叶片发黄、枝梢枯萎、树势衰退,且易诱发煤污病。

蚧壳虫的特点:

(1)种类很多,常见有吹绵蚧壳虫,全身有银白色蜡质纤状毛;盾蚧壳虫,盾形、褐色,在扁平的壳上有数条横纹。

(2)食性很广,能为害仙人掌、月季花、夹竹桃、桂花等多种花卉。繁殖极快。

(3)常布满整个枝干,刺吸植物汁液,并导致煤污病等病害发生。

雌虫无翅,足和独角均退化;雄虫有一对柔翅,足和触角发达,刺吸式口器。体外被有蜡质介壳。卵通常埋在蜡丝块中、雌体下或雌虫分泌的介壳下。每一种的宿主植物有一定的范围。侵袭植物的根、树皮、叶、枝或果实。主要害虫有梨圆蚧(San Jose scale)、蛎盾蚧(oystershell scale)、皮屑长蚧、桔紫蛎蚧和红圆蚧。洋红虫、紫胶蚧和地珠有经济价值。

防治方法:

一年中首次最佳防治日期:

从江南地区到长江流域,再到黄河流域,第一次若虫孵化时间分别为,为5月上旬—中旬,5月中旬--下旬,5月下旬—月底。此时初孵幼虫的活动期和危害期是进行防治的最好时期和关键时期,

此时介壳尚末形成或增厚,对药物敏感,防治省时省力,而且效果好。

①少量发生时,用手或镊子摄去雌虫和卵囊,再配合喷药。

②幼虫活动期,喷洒1000〜15000倍液的DDV或800〜1000倍液的马拉松。

③雎虫危害植株时,用毛笔在茎的基部涂抹50%的1059约1寸高,如是木质茎,可先把抹药处用刀割几条纵口,让药物进入茎内,起内吸杀虫作用。

④用普通洗衣粉加水400〜600倍,每隔2星期左右喷1次,连喷2〜3次。

1、家庭养花防治蚧壳虫的方法:

(1)用白酒对水,比例为1∶2,治虫时浇透盆土的表层。蚧壳虫在春季室温7℃时,便开始活动。可在4月中浇1次,此后每隔半月左右浇1次,连续4次见效。

(2)用食醋50毫升,将小棉球放入醋中浸湿后,用湿棉球在受害的花木茎、叶上轻轻地揩擦,即可将蚧壳虫揩掉杀灭。此法方便、安全,既能达到除虫的目的,又可使被害的叶片重新返绿光亮。

(3)用酒精轻轻地反复擦试病株,能把蚧壳虫除掉,且除得十分干净、彻底。如用酒精擦拭兰花病叶时,不但能把蚧壳虫除掉,连肉眼看不清楚的幼虫,也能彻底杀灭掉。

(4)用烟末浸液喷洒,或用200至300倍的洗衣粉稀释液浇灌。在每代成虫产卵和幼虫孵化期,

应每隔7至8治一欠,连续进行防治两三次,即能基本控制当代蚧壳虫的危害。

2、田间栽培大面积发生蚧壳虫,此阶段需要使用化学防治。

对路有效的杀虫剂有:

常规杀虫剂:

在若虫期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4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4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等,隔7到10天喷一次,连续2到3次,可有效防止蚧壳虫的危害。如在喷洒时加人0.2%—0.5%的洗衣粉增加展着性,效果更好。也可根施药剂,即直径15-25厘米花盆埋施铁灭克颗粒剂0.5克或3%涕灭威100毫升,可收到满意效果。

近年国内外农药企业推出的防治蚧壳虫部分新产品:

防治蚧壳虫类的杀虫单剂有:

25%噻嗪酮(禁用于茶叶,副产物致癌)可湿性粉剂、40%杀扑磷乳油、8%增效异丙威乳油、

30%松脂酸钠微乳剂、25%嘧啶磷乳油。

防治蚧壳虫类的复配制剂有:

40%毒·机油乳油(毒死蜱+机油)、30%马·噻乳油(马拉硫磷+噻嗪酮)、21%嘧磷·噻乳油(嘧啶磷+噻嗪酮)、20%哒·噻乳油(哒螨灵+噻嗪酮)、20%高氯·噻乳油(高效氯氰菊酯+噻嗪酮)、28%杀扑·噻乳油(噻嗪酮+杀扑磷)、25%水胺·鱼藤乳油(水胺硫磷+鱼藤酮)、40%乐·杀扑乳油(乐果+杀扑磷)40%机油·杀扑乳油(机油+杀扑磷)。

六、喷一次管一年,四季可随时杀蚧的特效药剂——狂杀蚧(40%杀扑·嘧磷·噻乳油)

狂杀蚧是三元复配特效杀蚧剂,英国进口,具有卓越的触杀、胃毒和渗透作用。能快速渗入植物组织内,可以透过叶面渗透到叶背杀死目标害虫,对刺吸式口器的蚧壳虫有特效(对蚧壳虫的成虫和若虫都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兼治蚜虫、粉虱及鳞翅目害虫。具有强烈渗透性,但不具有内吸传导作用。

全年施药1次便可达到长期防除蚧壳虫的目的,且第二、三年蚧壳虫的发生率极低。

防治蚧壳虫的成虫(带硬壳时期),用狂杀蚧800倍液或每100升水加狂杀蚧100-125毫升。防治若蚧(春夏之交刚孵化出来能够活动时),用狂杀蚧1000-1500倍液或每100升水加狂杀蚧66.7-100毫升。

狂杀蚧虽然对成蚧具有良好效果,但在5月前后若蚧盛发期施药不仅效果好而且用药量较少,可以节省成本,一般只需喷一次药就能获得杀虫、杀卵的良好效果。狂杀蚧具有强烈的渗透性,可以杀死叶内及隐藏在叶丛中的害虫,但不具有内吸传导作用,所以喷雾时一定要周到、均匀,全树都能均匀受药。

狂杀蚧可用于防治多种害虫,如天牛类、三化螟、棉铃虫、玉米螟、蚜虫、盲蝽象、叶蝉等。据各地使用经验,对防治天牛类、三化螟、棉铃虫、玉米螟,用狂杀蚧乳油100毫升兑水1000-1500

公斤喷雾可获得良好效果。对蚜虫、盲蝽象、叶蝉,用狂杀蚧乳油30-60毫升兑水1500公斤进行喷雾效果好。

喷药选早晚气温低风小时进行。晴天气温超过28℃、风速超过每秒4米、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5%应停止施药。

狂杀蚧每100毫升加柴油10-20毫升可以使杀蚧效果更为卓越。但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狂杀蚧应避免在花后期喷雾,以免引起药害。

多肉植物防治蚧壳虫的方法

种多肉植物的人最逃不过的就是蚧壳虫,夏季是蚧壳虫的高发期,有些花友也许已经发现了蚧壳虫的踪迹,如果没有,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发现了蚧壳虫也不用太慌

多肉植物或多或少,或早或晚会有那么点机会爆发蚧壳虫,原因在于蚧壳虫这货太强大了,不仅仅只是危害多肉植物,在是园林绿化上也是三大刺吸式害虫之首(另外两个是红蜘蛛和蚜虫),危害多种植物,防治也是最难的,另一点,蚧壳虫这货喜欢隐蔽环境,枝叶过密,利于其生存和繁殖,多肉植物叶片何止是过密,简直是太密 ,被蚧壳虫盯上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发现了蚧壳虫也不需要想着一次性清干净

当你想着要搞死它,清得干干净净,那么你有可能陷入既杀虫何杀肉的尴尬,还可能出现杯弓虫影的窘迫,因为蚧壳虫真的挺难杀干净,蚧壳虫本身繁殖量大,防治蚧壳虫的特效药物又少,土壤中还可能残留虫卵,不过也不用太沮丧,一般来说残留的少量蚧壳虫对多肉不至于产生太严重的影响。 当你想着要玩死它,那么你会发现蚧壳虫这货其实也经不起你几次玩耍,至少可以保证能看到的都能杀干净,只是蚧壳虫这货脑残不吸取教训,过段时间又想要跟你的多肉一起愉快的玩耍了。

其实蚧壳虫也有容易杀死的时候

蚧壳虫一般1年发生1~3代,少数4~5代,在若虫转变为成虫前,往往有1个中间期,这一阶段外形呆滞,有的甚至停止取食,这个时间一是每年的惊蛰前后,二是五月底~六月初。此时大多数若虫多孵化不久,体表尚未分泌蜡质,介壳更未形成,用药仍易杀死。需每隔7天喷1次,连续2—3次。初冬时节则是灭杀虫卵的最佳时节,用1000倍40%速扑杀或40%纯品毒死蜱2000倍全株喷施,基本可以保障全年蚧类不会大爆发。如能抓住这三个时机喷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么玩死蚧壳虫呢?

1.物理杀法,用针、牙签、镊子,一个个的挑死,适合危害情况还不是很严重的,在茎干部位或者叶子背面一些又肥又大的蚧壳虫。当然,我绝对不 会跟你说看到一只蟑螂的背后有N只蟑螂这样的话,我只会告诉你品种比较牛逼的蚧壳虫,一只雌虫产卵是上千粒到数千粒,一年发生个2~3代,就跟 玩似的。

少量的蚧壳虫,可以直接用针挑死,但需要注意的是,蚧壳虫都是团伙作案的…你看不到的地方可能还有很多

2.送它离开,利用气压喷壶,或者自来水喷头对受害部位喷水,只要水流强度够大,一般都可以冲得相当干净。还可以结合第四种方法的喷药,用非常低浓度的药液代替自来水,个别没喷走的幼虫,也会被杀死,因为蚧壳虫主要是成虫较难以药杀。但这方法有个弊端就是,皮肤容易和药液直接接触。

3.酒精杀法,可以在药店里买那种消毒酒精,浓度75%或者以上的,可以用毛笔蘸取适量酒精后反复擦拭虫害部位,就能把蚧壳虫除掉,且能除得十 分干净、彻底,如果叶片过密,不好擦拭,可以直接用酒精淋受害严重的叶心部位,一般来说淋到的都会死,观擦几天后,如果还有发现继续酒精用 上,适合少数几颗多肉,蚧壳虫已经泛滥,叶心都已经被蚧壳虫密密麻麻。

4.喷药,我个人觉得最有效的就是国光蚧必治,也使用过护花神、速扑杀(扑杀磷)、苦参碱这类号称低毒的杀虫剂,喷完的感觉是没杀干净,国光蚧必治给自己的打广告是具有强烈的熏蒸、渗透、触杀和胃毒作用,可穿蚧壳虫的蜡壳直接作用于虫体,杀死若虫、成虫,对卵也有良好的防效。但是,我使用国光蚧必治有出现过药害的情况,建议比配置溶液的时候比使用说明的最低浓度再低一点,如果不确定浓度多少合适,可先少量配置,用虹之玉和姬胧月测试,只要它们不产生药伤,其他多肉一般不会有问题。另外配置的时候还可以加取少量酒精,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尤其是对已经产生抗药性的蚧壳虫,喷药的时间建议傍晚或者晚上,避免刚喷药光照太强造成药伤或者灼伤。

5.埋药,使用上面的方法,基本上已经可以杀干净能看见的蚧壳虫,但是蚧壳虫的卵大部分是在土壤中的,孵化后再爬上去(所以从大棚购买的多肉植物,土壤最好弃掉,根部进行适量的清洗),此外根底部也有根粉蚧壳虫。埋药可以将蚧壳虫扼杀在摇篮中,也可以杀死那些看不到的根粉蚧。如果埋药,呋喃丹和拜耳小绿药都是很好的选择,以呋喃丹为例,呋喃丹具有内吸、胃毒、触杀作用,毒杀能力强,残效期长,效果快,不怕雨水,成本低。

值得注意的是,喷药和埋药对人体肯定是有一定危害性的,尤其是呋喃丹和拜耳小绿药,在一些国家是禁用的。就如上文所说,少量的蚧壳虫,其实对多肉植物不至于构成太大的影响,因此用或者不用,可以自己做个判断。

蚧壳虫后期…蚧壳虫传播途径虽然不少,但有时候会出现一只多肉身上密密麻麻都是蚧壳虫,而旁边的多肉很少,或者看不到,但不代表它是安全的…

蚧壳虫小贴士:

蚧壳虫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知有6000多种,大多数蚧壳虫是多食性害虫,主要危害木本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蚧壳虫雌雄异型,雌虫多数营孤雌生殖,能分必蜡质、胶质形成蚧壳,或分泌蜡粉以保护身体。目前,在蚧壳虫的防治上仍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但由于蚧壳虫本身的结构特点,防治难度大,防治效果往往较差,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蚧壳虫危害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形态退化,胸足退化或者完全消失,一般除初孵幼蚧具有活动能力外,其他虫态一旦固定便不再移动,终身在一处取食;2.能分泌腊质物覆盖虫体,形成各种介壳,随着虫龄的增大,介壳增厚,药物一般难以到达虫体;3.繁殖量大,如大玉尖蚧壳虫每头雌虫产卵数千粒;白腊囊蚧每头雌虫产卵上千粒;吹棉蚧1年发生4~5 代;糖片盾蚧壳虫可长年危害;4.蚧壳虫危害后,可诱发植物烟煤病;5.一些不利植物生长的环境,导致植物生长势头降低,有利于蚧壳虫的发生。

此外,有数据表明介壳虫的存活率和湿度有相当的关联。主要表现在过高的湿度往往有利于介壳虫发生,很少引起若虫死亡,而低湿条件下介壳虫的存活率降低。平均相对湿度低于38%时,卵的孵化率降低89.3%。当湿度低于15%时,若虫会大量死亡,因此,干旱的年份不利于介壳虫的发生。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