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变光黑叶角蕨

为蹄盖蕨科角蕨属黑叶角蕨下的一个变型。分布于福建、台湾、广西及云南东南部至南部。生于常绿阔叶林下,海拔800-1800来自米。

  • 中文名称 变光黑叶角蕨
  • 拉丁学名 Cornopteris opaca (Don) Tagawa f. glabrescens Kurata
  • 界 植物界
  • 门 蕨类植物门
  • 纲 蕨纲

特征

  黑叶角蕨(原变型)常绿植物。根状茎粗短,斜升或直立,先端被褐色、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鳞片;叶簇生。能育来自叶长可达120厘米;叶柄长20-50厘米,直径2-5毫米,深禾秆色(较嫩的标本,干后常呈深褐色)。基部疏被鳞片,向上鳞片早落;叶片长30-60厘米,宽20-30厘米,三角状卵形,基部圆楔形,羽裂渐尖的顶部以下一360百科至二回羽状;侧生羽片约10对,柄长达3毫米,近对生,略斜展,或有时几平展,基部一对不缩短或略缩短,长10-20厘米,宽4-15厘米,椭圆形,先端长渐增云机称度末供话服尖,基部近平截,羽裂至羽状;小羽片可达10对,平展,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羽状半裂至深裂,渐尖头或钝头,基部平截,互生,无柄或几无柄,长达9厘米,宽达2.5厘米,通常上侧的略短,基部一对特别短小,圆钝头;裂片近椭圆形,或长方形,先端近平截或钝圆,全缘;中脉下面可见,小脉单一或中部以上分叉,斜向上。叶草质,叶轴、羽轴及中脉下面有多细胞短节毛,并疏被线形、褐色、全缘的小鳞片。孢子囊群短线形或常兰鲜贵黑晚椭圆形,背生于小脉中部或较接近中讨状经粮脉,或生于小脉分叉处,在小羽片的裂片上1-3对,褐色阳意克械讲象动山。孢子赤道面观近肾形,周壁明显例语呢传着困史斗,具少数褶皱。染色体数目2n=82。

  变光黑叶角蕨(变型)图版81: 5-9 form. glabrescens Kurata in Journ. Geobot. 12 (2): 41. 记刑胶能静例由评1963;Nakaike, Enum. Pterid. Jap. 153. 轮明双功命德始温阶1975 et New Fl. Jap. Pterid. 327. 1982.

  与原变型的区别仅在于通体几完全无毛。

生长环境

  主细旧关要生长于海拔800-1800米常绿阔叶林下。

分布义亚范围

  主要分布于福建(三明)、台湾、广西(上林大明山)及云南东南部至南部(罗平、广南、西畴、马关、金平、绿春、西双版纳)。日本南部(九州)、越南北部、泰国北部、印度尼西亚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日本九州。

展开全文阅读

上一篇
黄鳍鲷

下一篇
冷锅串串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