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东征赋

《东征赋》是东汉才女班昭于永初七年(公元113年)创作的一篇或余齐罗值好大酸盐赋。此赋写了作者随儿子曹成去陈留赴任途中的所见所感来自以及离开京城的悲伤盐位和长途跋涉的劳苦,在缅怀星永校真成够于盟先贤、体察民难等中360百科给人以洁身自好、坚持正道、敬业慎行的教导。全赋采取记叙、议论、抒情相间的方式,记叙条理清晰,议论委婉含蓄,抒情回环细腻。

  • 作品名称 东征赋
  • 作者 班昭
  • 创作年代 东汉
  • 作品出处 《艺文类聚》
  • 作品体裁 赋

作品原文

  东征赋

  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随子乎东征。时酒顶威为危孟春之吉日兮,撰良辰而将行。乃举趾而升舆兮,夕予宿乎偃师。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怆悢而怀悲。明发曙而不寐兮,心迟迟而有违。酌罇酒以弛念兮,喟抑情而自非。谅不登樔而椓蠡兮来自,得不陈力而相追。且从众而就列兮,听天命之所归。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360百科从谁?

  乃遂往而徂逝兮,聊游目而遨魂。历七邑而观览兮,遭圆婷兰殖巩县之多艰。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门。既免脱于峻崄兮,历荥阳而过卷。食原武以息足,宿阳武之桑间。涉封丘而践路兮,慕京师而窃叹。小人性之怀土兮,自书传而有焉影仅考叶快

  遂进道而少前兮,得平丘之北边。入匡郭而追远兮,念正聚练益放提化新夫子之厄勤。彼衰乱之无道兮,乃困畏乎圣人。怅容与而久财本持驻兮,忘日夕而将昏。到长垣之境界,察农野之居民。睹蒲城之硫评包丘墟兮,生荆棘之榛榛。惕觉寤而顾问兮,想子路之威神。卫人嘉其勇义兮,讫于今而称云。蘧氏在城之东南兮,民亦尚其丘坟。唯令德为不朽兮,身既没而名存。惟经典之所美兮,贵道德与仁贤。吴札称多君子兮,其言信而有征。后衰微而遭患兮,遂陵迟而不兴。知性命之在天,由力行而近仁。勉仰高而蹈景兮,尽忠恕而与人。好正直而不回兮,精诚通于明神。庶灵只之鉴照兮,贞良而辅信。

  乱曰:君子之思,必成文兮。盍各言志,慕古人兮。先君行止,则有作兮。虽其不敏,敢不法兮?贵贱贫富,五级发尽丝胡给洋须余每不可求兮。正身履道,以俟时兮。修短之运,愚智同兮。靖恭委命南激,唯吉凶兮。敬慎无怠,思嗛约兮。清静少欲,师公绰兮。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 永初之有七:即永初七年(公元113年)。永初,汉安帝刘祜的年号。
  2. 余:指此赋的作者班昭。
  3. 的属医什孟春:春季第一个月,即夏历的正月。古人用孟、仲、季划分一个季节中的三个月。
  4. 撰(xuǎn)货混输:同"选",择善而取
  5. 举趾:抬脚。《诗经·豳风·七月》:"四之日举趾。"升舆:上车。
  6. 予:我。宿:住宿,休息。偃(yǎn)师:县名,今属河南。
  7. 去故:离开故居。就新:到新的地方。
  8. 怆(chuàng)恨:悲伤。
  9. 明发:黎明。《诗经·小雅·小宛》:"明发兴协假不寐,有怀二人。"
  10. 心迟迟而有违:因心有疑虑或不快而动作缓慢。《用燃正尽破广干游爱且诗经·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11. 度视(zhuó):斟强星课酒,饮酒。缶(fǒu)尊:古代盛酒器具。弛:放松,舒缓。
  12. 喟(kuì):长叹。抑情:压抑的心情。自非:自己无法消解、排遣。
  13. 樔(c弱亚笑汉爱露兵乡hāo):远古人在树上搭的简陋住处。椓蠡(zhuó lí):砸开螺壳,生吃里面的肉。蠡,通"嬴"。
  14. 陈力:施展才能。《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五年》:"鉴曰:'卿是功臣,好为官陈力。'"
  15. 从众:跟随众人,按照众人的行事方式而行事。就列:做官。
  16. 归:安排。
  17. 遵:沿着。通衢(qú):四通八达的大道。
  18. 捷径:便捷的小路。
  19. 徂(cú)逝:远行。
  20. 聊:姑且,权且。《诗经·桧风·素冠》:"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楚辞·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游目:纵目四望,放眼纵观。遨魂:使精神得到娱乐。
  21. 七邑:七个县,即下文所说巩县、成皋、荥阳、卷县、阳武、原武、封丘。
  22. 遭:遇到。巩县之多艰:巩县的道路艰险。
  23. 河洛:指黄河和洛水。交流:汇合。
  24. 旋门:关名,汉灵帝为防备黄巾军而于中平初年所设的八关之一,故址在今河南省荥阳县汜水镇西南。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开封府》:"旋门关,在县西南十里,即旋门阪……汉灵帝时,河南八关之
  25. 既:已经。免脱:摆脱。
  26. 历:经过。卷:卷县。
  27. 食:吃饭。息足:休息双脚。
  28. 桑间:桑林中。
  29. 践:行走。
  30. 京师:京城。窃叹:暗自叹息。
  31. 小人怀土:《论语·里仁篇》:"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小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的人。怀土,留恋故土。
  32. 书传:典籍。
  33. 少前:稍微前行。少,同"稍"。
  34. 入匡郭而追远兮,念夫子之厄勤。彼衰乱之无道兮,乃困畏乎圣人:说的是孔子周游列国时在匡国因被误认为是阳虎而遭到囚禁之事。《史记·孔子世家》:"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人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匡郭,匡的外城。追远,怀想、思考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夫子,孔子。厄勤,困厄、勤苦。无道,时代混乱,凡事不依礼而行,故称"无道"。圣人,指孔子。
  35. 容与:徘徊,犹豫不前。《楚辞·九章·涉江》:"船容与而不进兮。"久驻:长久站立。
  36. 长垣(yuán):县名,属陈留。
  37. 睹蒲(pú)城之丘墟兮,生荆棘之榛(zhēn)榛。惕觉寤(wù)而顾问兮,想子路之威神:说的是孔子弟子子路在卫之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孔子弟子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卫太子聩作乱,孔悝协从,子路不愿跟随,因而遭到聩和孔悝的攻击。混战中,子路冠缨断开,子路说:"君子死而冠不免。"于是放下手中兵器去结冠缨,被杀。子路曾为蒲大夫,所以文中说看到蒲城的废墟而想起子路。顾问,左右询问。
  38. 嘉:赞扬。
  39. 蘧(qú)氏:即蘧伯玉,名瑗,今长坦县伯玉村人(一说今濮阳县老渠村人),生卒年不详,春秋末年卫国大夫,先后事卫献公、卫襄公、卫灵公,因贤德闻名诸侯,卒后葬于今长垣县南。
  40. 令德:美好的德行。
  41. 经典:史籍。美:称赞。
  42. 贵:以……为贵。
  43. 吴札(zhá):吴国公子季札。《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季札到了卫国,"说蘧瑗、史狗、史䲡、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 '卫多君子,未有患也。'"。
  44. 信:可信。征:通"证",即依据。
  45. 衰微而遭患兮,遂陵迟而不兴:指卫国在春秋后期国力衰落,前209年为秦所灭。陵迟,亦即"凌迟",古代一种残酷的刑法。先分割犯人的肢体,然后割断咽喉。这里用作比喻卫国逐渐削弱而至灭亡。《宋史·刑法志一》:"凌迟者,先断其支体,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
  46. 知性命之在天:《论语·颜渊》:"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47. 由力行而近仁:《礼记·中庸》:"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48. 勉:努力。仰高而蹈景:《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仰高,仰慕他人高尚的德行。蹈景,学习、实践他人高尚的行为。景,同"影"。
  49. 忠恕:《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0. 好(hào):喜好。回:邪僻。《诗经·小雅·鼓钟》:"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51. 精诚通于明神:精诚专一,持之以恒地做一个正直之人,将会得到神明的保佑。《诗经·小雅·小明》:"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52. 庶:众多。灵只(qí):神灵。扬雄《甘泉赋》:"集乎礼神之囿,登乎颂只之堂。"鉴照:鉴识明察。《文心雕龙·知音》:"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
  53. 贞良而辅信:贞良之人会得到神的关照。
  54. 乱:本指乐曲最末一章,在辞赋中指篇末总括全篇要旨的话。
  55. 成文:写成文章,流传于后世。
  56. 盍(hé)各言志:说说各人的志向。《论语·公冶长》:"子曰:'盍各言尔志?'"
  57. 先君:作者之父班彪。
  58. 有作:班彪曾作《北征赋》。
  59. 不敏:不够聪明。
  60. 法:效仿。
  61. 履道:履行道义。
  62. 俟(sì)时:等待时机。
  63. 修短之运,愚智同兮:寿命的长短,愚者智者都是相同的。
  64. 靖(jìng)恭委命:恭敬地对待你的职位。
  65. 敬慎无怠:恭敬、谨慎,不要懈怠。
  66. 嗛(qiān)约:谦恭谨慎。嗛,同"谦"。
  67. 师:学习。公绰(chāo):指孟公绰,鲁大夫。《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

白话译文

  永初七年,我的儿子调往陈留,我于是随其离京东行。时值初春美好季节,逛择良辰吉日动身出发。乘车走了一天,晚上到偃师住下。离别故土迁往新地,心里总有些凄苦惆怅。天亮我还未能入睡,心中留恋而不忍远离。酌酒衔杯,欲抛弃思乡之念;怆然长叹,尽抑制怀旧之情。本来我就觉得不应该如此悲伤。当今已不是构木为巢、敲蚌而食的土:古时代,怎能不施展才力,追随朝廷效力呢?况且与大家一道加入官宦行列,任凭天意安排也是个归宿。沿着宽阔通畅的大道前进,那种狭窄邪僻的小路谁肯遵行呢?

  于是就欣然赶路前往,凭借目光观览神游。我们历经七县,一路上观赏浏览。到达巩县时,遇到一些艰难。远望黄河、洛水交相奔流,近看成皋的旋门巍然屹立。越过峻峭高险之地,经荥阳,过武卷,到原武用餐休息,抵阳武宿于桑林。又过封丘踏上前进的行路,怀念离去的京城而暗暗叹息。离人怀念故土啊,早在经传中就有记载。

  沿着大路又走了不多时,便到平丘县北境。进入匡邑旧址,追忆久远之事。想起当年孔子在此受过困苦,那是衰败动乱的年代,世无政德,连圣人也遭到困厄威胁。怅惘迟疑停留许久,忘记天色已近黄昏。到达长垣县境,察看田野里的农民;目睹蒲城废墟,荆棘丛生,草木间杂。蓦然醒悟,环顾讯问,想到子路的威严神勇。卫国人夸奖他勇武仗义,至今仍被称颂。蘧瑗葬在城的东南,人们还在崇尚、瞻仰他的坟墓。人虽故去,美德不朽,英名长存。经典中所赞美的,是那可贵的道德仁贤。吴季札曾说,卫国多君子最后必有祸患,他的预言是可信的,已得到了验证。后来卫国遭到祸患,逐渐衰落,再没有强盛起来。我深知命运由天支配,但勉力而行也能够接近圣贤。仰慕圣人高德,步前贤后尘,对己真诚尽责,对人宽容相待。喜好公正刚直不违背祖德,凭借真诚可以感动神灵。希望神灵明察,保佑忠贞信义之人。

  总而言之,君子之思必成文章,何不各言其志仰慕古人?先父行止曾有赋作,我虽不才但岂敢不效法?贵贱贫富不可预料,修身守道以待时运。不论愚笨和聪明如何,命运对谁都一样。任凭命运安排,不管是吉还是凶。恭谨无怠,谦虚节俭,清心寡欲,学习古人孟公绰吧!

创作背景

  此赋作于永元七年(公元113年)。一说此赋是作者随儿子曹成到长垣就职时为途中的见闻与感受而仿照其父班彪创作的《北征赋》而创作的,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金璐璐则认相天绿逐步门概证许广为此赋是作者为告诫儿子曹成做官应具的品德和应做的事情而创作的。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此赋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言简意深;所见所思虽然错综复杂,但来自层次清晰,全篇结构共分四段。

  首段以作者随子至官离京东行提起全篇,然后写一天旅途,从洛阳出发到偃师住下。作者的心情是矛短美良阶切点指盾的。虽为初春大好时光,一路风景迷人,但作者无意赏春,而是不忍离别故土,强烈的思乡感情使她凄苦怅惘。接下笔墨一转,作者自感唯有随子至官效力朝廷、听天由命才是应得的归宿。于是解脱了愁苦,沿着宽阔通畅的大道前进便是欣然360百科之事了。

  第二段写历经七县,一路艰辛,先是着预委源望河洛,再是看旋门,接着是越峻峻,之后是宿桑林……由于离别京师越来越远,不免仍有怀念故土之情。

  第三段写作者到达陈留郡,于匡邑旧城追忆孔子当年受到困厄,于蒲城废墟想到子路勇武仗义被后人夸奖称颂,还想郅蘧瑗、吴札,人虽谢世,但美德不朽,英名长存。进而作者自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勉励自己慕圣人高德,步前贤后尘,尽忠恕之道。作者所追求的是公正刚直、忠贞信义,自信会得到神灵明察保佑的。这段是全赋的重点章节,是落笔的着力点。

  末段是全篇的概括总结。作者指出自己借赋言志,仿效古人。因先父曾有《北征赋》,所以自括领为太强等己追循作此赋。最后强调她要修身守道,恭谨无怠,清心寡欲,学习古人的美德。至此文章所表达的意向,已昭然若揭。

  综观全赋,通篇贯穿"东征"二字,作者笔墨泼于离京东行途中所见所感,以纪行言志,以言志抒情,在吊古思今中寄托情思、开怀畅议、表达政见,因立意在于效法前贤,学习圣哲,尽忠恕之道,故极力追崇孔子、子路、蘧瑗、吴札、公绰等人之美德,与班彪雨美跟界科的《北征赋》在结构和情调上颇为相似。在写法上,此赋采取记叙、议论、命半抒情相间的方式,记叙条理清晰,议论委婉含蓄,抒情回环细腻。

名家点评

  们某丝导既息了较尽证重明代孙月峰:是《北征》余韵,于古淡中见丰度。(经刘明《评注昭明文选》)

  清代潘酉黄:端丽可思,方严起畏。(《评注昭明文选》)

  清代景玉线划题年心方伯海:前赋《北征》,重在悯乱;此赋《求福打此作设聚聚的七运东征》,重在训子。题目相似而用意不同。立言质实而不华,慎重而有体。班氏多贤,已有婕好导其先路。三干(《评注昭明文选》)

  清代何焯:①以天命为一篇之照应,予乱词中畅言之。(《评注昭明文选》)②(诫子之词势呀会草希击鸡)儒者之言,不愧母师女士矣。乱词皆箴规语,畅言师古听命之义。(《评注昭明文选》)

作者简介

  班昭(约公元49区需沙夫绿年-公元120年),一名姬,字惠班,班固之妹。因嫁同郡曹世叔,故称曹大家。班检之项存呀般固著《汉书》未成而卒,所撰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汉和帝命班昭入东观剂前混见神问著仍或委批藏书阁和马续一起续撰《汉书》。汉和帝时,班昭经常出入宫廷,担任皇后和妃嫔的教师。邓太后临朝听政后,更受宠信。菩有《东征赋》、《女诫》等。

展开全文阅读

上一篇
凉拌凉粉

下一篇
凉拌剁椒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