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肥胖是一种“内伤外才之病”,即因内脏功能失调而表现在肥胖外观上。中医把肥胖归为痰湿和气滞两个范畴。痰湿代表体内积聚的水分和毒素,这些物质在正常情况下被肝脾肾等消化器官代谢消除,但当这些器官功能失常时,这些毒素就会积聚在体内而导致肥胖;气滞则是指体内的气血运转缓慢,导致身体内外的代谢变慢,从而形成肥胖。
中医认为,内脏功能失调是肥胖形成的根本原因。内脏能量代谢不良,导致食物无法及时消化吸收,形成多余的能量积聚。具体包括胆囊失常会导致胆汁分泌不足,影响脂肪消化代谢;胃肠功能紊乱会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导致食物在肠内滞留,从而形成积食;肝脏排毒功能不良则会导致代谢废物无法及时分解排泄,进一步加重了肥胖程度。
中医认为,情志因素对肥胖也有一定的影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精神状态下,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最终引发肥胖。例如,肝郁气滞时就会促进肥胖的形成。由于情志因素的特殊性,光靠中药治疗有时难以取得明显疗效,这时需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坚持锻炼等方式来调整情绪。
中医认为,饮食习惯是影响肥胖的重要原因。中医饮食原则一直倡导“饮食有节,无过饥饱之量”、“不偏食,不挑食”等健康饮食习惯。此外,中医还提倡吃醋、吃瓜子、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等方式来辅助减肥。对于肥胖的人来说,中医强调的“少吃多餐”,“清淡为主”等饮食原则都是值得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