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正确地区分中医肥胖类型,首先需要了解每个人的体型和病史。病史方面包括家族史和个人病史,体型方面包括肥胖的程度、身体部位和分布情况。比如说,肥胖主要在腰腹部是属于气郁滞留型,而全身肥胖则属于脾胃虚弱型。减肥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中医方法。
另外,中医老中医之所以可以通过看病人的舌质和脉象来判断身体的状况,就是因为它能反映出人体的阴阳及五行等方面的状况。因此,通过观察舌质的颜色、形态和舌苔的情况,以及仔细触诊脉象的速度、力度和节律等变化,就可以判断出体内的能量和水分是否平衡,从而看出是属于“湿热内蕴胖”型还是“脾胃虚弱型”。
很多人也都是因为饮食习惯不良才导致了肥胖。因此,中医也会细致地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如其日常的饮食内容、口味偏好、进食量、进餐节奏等等。除此之外,还会判断患者的胃肠功能是否不够健康,因为这也是影响体重的因素之一。这样,中医才能够明确患者是否属于“脾胃型肥胖”或者“肝胃湿热型肥胖”。
情志与生活习惯也会对肥胖类型产生影响。长期处于情绪紧张、压力大的状态,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从而引发肥胖。而长时间的熬夜、不规律的起居,也容易导致肥胖。通过了解患者的情志和生活习惯,中医可以知道他们的情绪是否稳定、作息是否规律,从而确定患者是否属于“肝郁气滞型肥胖”或“肝肾阴虚型肥胖”。